2)第600章 治大国如烹小鲜_瀚海唐儿归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之,没有执法权,还要辛苦自己脚板去官府报案。

  后面这个就更狠了,耗登者,就是交不起税的,他们缺失的税款,是要由选出来的三大胡均摊的。

  这么一来,本来是乡官的乡间小土豪们,就从官人变成了跑不掉的纳税标杆,就那么杵在田间地头。

  官府可不管你们村有多少人穷的没钱缴税的,他们只需要抓住你这标杆拼命的催逼就行。

  这实际上就是官府在吃乡间的大户,强行在乡间均贫富,当然也有更方便收取赋税的作用。

  于是,在没有了乡官这个中间商之后,朝廷对于乡间的掌控,反而更直接了。

  不用乡官过一道手后,国家的收上来赋税也开始多了起来。

  张鉊忍不住有些烦躁的挠了挠头,这种治理方式确实更加简单和方便,还剔除了乡官土豪这个中间商,节省了政府开支,增加了税收额度以及稳定性,更消除乡间不稳定因素。

  对于朝廷来说,是一石多鸟的好办法,后世的一千多年中,只有极为粗放管理的蒙元才没有实行役职制,其余各朝,都基本延续了从中唐开始到北宋趋于成熟、完善的役职制。

  但是,役职制有个非常大的弊病,却是张鉊不得不慎重考虑的。

  原本有乡官在的时候,他们虽然是隐患,本身就在鱼肉百姓,国家还要拿钱养着他们。

  但只要他们在,基层的动员能力,就有保障。

  现在没了乡官,乡间没了领头人,官府的差役一两个月都难得下一次乡村,下乡也是去找担任役职的耆长等,对于乡间的实际情况,还是非常不了解。

  同时担任役职的耆长,从披着官身的豪强,变成了两头受气的富户。

  他们在百姓的眼中,大多不是什么官人,而是有点闲钱的倒霉蛋,本身并没有多少号召力。

  这就导致朝廷有事,别说从乡间征调丁壮,征收物资了,甚至跟乡间的百姓一点关系都没有。

  反正役职制杵在这里,管他谁打过来了,都是一样缴纳田税,只要大兵不下乡野杀人,甚至他们还可以少缴一段时间的赋税。

  既然这样,那你们就打去吧!谁管伱们打成什么样?

  当然,也并不是所有人都看不到乡官制变役职制的弊端,但利益太大了,太省事了,太好用了。

  于是两宋以及明朝,他们只在维持役职制的基础上,打了一个小小的补丁。

  那就是极力扩大科举的影响,将原本一部分乡官的权力,通过科举这条通道,返还到以科举谋生的乡间士大夫身上。

  以期望通过他们,来动员乡间的力量。

  这么搞,其实问题也不大,最初也还是有可执行性。

  只是最后坏就坏在赵二这家伙身上,把崇文抑武搞得太过头,导致乡间士大夫完全成了酸秀才。

  所以哪怕两宋和明朝,士大夫阶层杀身为国的,不可谓不

  请收藏:https://m.llff.net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